您的位置:首页 >区域 >

鲜花水果、香茗美酒……璧山宋墓出土精美纹饰再现宋人供奉祖先场景

2023-08-31 09:47:00 来源:重庆日报网

花枝缠绕的门扉前,一人倚门而立;屋内的供桌上,盛有茶酒的碗盏依次而放……

8月30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重庆璧山区刘家嘴墓地发掘收获》(以下简称《收获》),首次对外披露了璧山区刘家嘴墓地出土文物的研究成果。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员李大地介绍,璧山刘家嘴两处宋代双室墓中出土的精美雕刻墓砖,“穿越”千年而来,再现了宋代先人们供奉祖先的生活场景。除了在家供奉先祖之外,作为与清明同等重要的中元节,宋代先民们并没有将它过得“鬼气森森”,反倒是祭祖购物赏月放灯听戏一个都不少。


(资料图片)

宋人供奉祖先

有茶有酒有花有果

为配合璧山高新工业园区岱山大道以西拓展区建设工程,2022年1至2月,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璧山区文物管理所对刘家嘴墓地进行了配合性发掘,共清理宋代石室墓2座,明代石室墓1座。

就是这两座出土的宋代双室墓,用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墓砖,向后人们再现了千年前宋代重庆先民们供奉祖先的场景。《收获》中,这些精美雕刻被一一拓印而出,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墓室后龛处所雕刻的“宋朝供奉图”。

两座双室墓的雕刻并不相同。

在标号为“M1”的双室墓中,对应地雕刻着两幅图画。

一幅中,对称的格子门上雕刻着茂盛的花朵,门两旁的藤蔓一直从花瓶爬至屋顶,一人倚门而立,悄悄从稍开的门扉中看向室内。

▲格子门外向内探望的小人(拓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另一幅图中,则雕刻着供奉祖先所使用的瓶花,观音瓶内,插满了盛放的牡丹、未启的荷花及低垂的莲蓬。

▲插有牡丹莲蓬的观音瓶拓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而在标号“M2”的双室墓中,后龛处的图案与“M1”号墓遥遥呼应。

照例是对称格子门和花枝缠绕的立柱,但是原本在门外望向室内的小人,改为了从门内扶门悄悄探身向外。

▲M2-1室后龛照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另一幅图案,则更详细的描绘出了宋代先人们祭祖所用的供桌:“方桌两侧有花草,桌上疑似摆放有注子(酒器)、盏托、果盘等,方桌左侧立一人,作走向方桌姿态,右侧斜置一把空椅”。

就是这四幅精美的雕刻,将宋代重庆人在家祭祖的画面,活灵活现地记载了下来。

宋人十分重视血脉传承,因此祭祀祖先也成为家族传承的纽带。

在祭祀供奉时,他们通常有隆重的仪式,如敬祖祭文、献鱼敬酒、焚香祷告等。根据祭礼举行时间和祭祀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时祭、始祖祭、先祖祭等类型。

在朱熹编写《家礼》中,对时间、地点、祭祀对象与参祭者、器物、礼节五个方面有明确规定,形成了完整的家祭模式。

朱熹在《家礼》中还表达了“扬弃”的思想,家祭礼仪既要充分尊重古礼传统,又不能泥古不化,而要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形式,为当下生活更好地服务。

▲摆放有各式供奉的方桌(拓片)。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宋代中元节

祭祖购物赏月放灯听戏

“宋代砖雕就像一幅传承千年的画作,以另外一种艺术方式,将当时人们的真实场景记录在了一块块砖石之上。”

李大地说,刘家嘴墓地出土器物组合完整,墓葬既延续了早期的雕刻题材及元素,又呈现出逐渐小型化的趋势,为研究重庆地区乃至四川盆地宋代墓葬形制、丧葬习俗、雕刻工艺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其中,最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宋代人对祭祀祖先的重视。

李大地说,比如中元节,作为祭祖的重要节日,在宋代也是一番场景。“中元节虽然又被现代人戏称为‘鬼节’,但宋人却赋予了它一种欢快的节日氛围。”

有多热闹?记述北宋时期汴京地理风物的著作——《东京梦华录》,就详细记录了北宋时期的中元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先数日,市井卖冥器靴鞋、幞头帽子、金犀假带、五彩衣服,以纸糊架子盘游出卖。潘楼并州东西瓦子,亦如七夕。”

“城外有新坟者,即往拜扫。禁中亦出车马诣道者院谒坟。本院官给祠部十道,设大会,焚钱山,祭军阵亡殁,设孤魂道场。”

“以竹斫(zhuó)成三脚高三五尺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

以上三段话分别表明了宋朝时期中元节的盛况,集市之上各种节日所需物品尽有出售,坊间乐府换了《目连救母》等戏以表尊敬,整个景象就像七夕节一般热闹。

另外,在节日习俗中提到有关祭扫坟墓,拜祭先人的仪式,而作为朝廷也会在这一天开设道场,超度那些为国家而战死的军人们。除此之外,还有用竹物制成的器具,被当作盂兰盆,在其上挂衣服与冥钱来祭奠逝去的亡魂。

同时,中元节也是宋代先民们祈福丰收的重要节日。“璧山宋墓出土的精美纹饰,从某种程度来看即是明证。”李大地说。

关键词: